公司注册
  早上好-欢迎光临本站! 今天是:2024/5/17 10:48:35 星期五
点击量:
2325237

 
当前位置: 技法讲座--国画--山水精神
 

山水精神
                  
发布时间:2006/11/7 17:57:12 点击:1754
 


 
山水精神
——浅析王习哲山水画作
    君子依文质而烂漫,凭和雅而宽博。
    平常言语不多的王习哲每每谈及书画艺术,其神采飞扬及滔滔不绝都能让人感到一种振奋。和冷峻的外表相比较,他内心的炽热和激情确实犹如岩浆汹涌,无法抵挡。
    人说艺术是孤独的,王习哲似乎也不例外。在他位于南郊西安美院旁边的一处画室里,他的这种孤独似乎也被现实境况放大了许多倍。就是在这间看似宽敞明亮实则空洞无物的画室里,只简单地设了一床一椅一画案。难怪同去的山水画家齐星柏在欣赏了他的几幅作品后,也禁不住声地说,只有寂寞的人,没有寂寞的画。可见,孤独并不可怕,而能耐得住寂寞有时也百事可为,因此,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中,他的些许坚持似乎也就有了另外一层深意。
    当然,作为他山水画的崇拜者,我亦有幸观摩过他的许多作品,这中间有丈二的巨构山水,也有惯常的四尺山水及许多四尺八开的对开山水小品,不过我个人更喜欢的还是他的一幅八尺对开的焦墨山水及挂在窗帘背后的一幅四尺竖幅的线构写生山水。这些作品的取材均突出陕南特色,特别对陕南的云、雨、雾气的处理有明显的个人特色。当我看到一幅有关紫阳县城的手绘山水长卷后,灵魂跟着都有一种出窍的感觉,随着手绘长卷在地板上的徐徐打开,屏住呼吸的我忍不住都要发出一声长啸了。其溪桥隐逸,樵钓江村,闲云野鹤,寻幽探秘,山野云游,飞瀑直下,雨后彩虹等天人合一的老城城景,均能让人体悟到作者心胸的博大和视野的开阔。虽说明知道是在欣赏紫阳老城,可恍然之间又如在读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
     原以为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业已走到了一个死胡同,但欣赏完王习哲的系列山水画后,却让人感到一种振奋,一种欣喜,一种遐想,一种静美。其实平常也见过许多真山真水,但再好的山水似乎都有瑕疵,都有许多说不出的粗糙,惟独王习哲的山水画,却能给人一种畅美,一种空灵,一种诗意,一种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大美无言。原因之一大概就是他的山水画都被赋予了一种细腻的情感,一种伟岸的精神。闲聊中听他讲,为了写生也曾走过全国许多名山大川,惟独紫阳的山山水水能让他留恋不已。紫阳不是他的故乡,却胜似他的故乡。尤其在紫阳县写生途中经历的那场百年不遇的洪灾洗礼及不屈不挠的紫阳人民就成了他心中的一尊佛。紫阳县城因为有了他这么个外来画家而倍感自豪,而他也因为有了紫阳县城这个参照物而有了一种精神慰藉。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因为有了那些切肤的疼痛和身处逆境不气馁的精神,他的思想一下子也成熟了许多,坚强了许多。因此,紫阳的山山水水在他的笔下才有了一份灵性,一份生机。当然,扎实的学院功底和丰富的学术思想,同样也造就了他的实力和才情,在认识传统的同时,又能借古开今,难怪行家都说中国画的寓意是“写心”而非“状物”,画家是通过笔墨语言借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性情并传达自己的文化取向和精神追求的,这一点在王习哲的山水画作中尤其被表达得淋漓尽致。透过王习哲的山水画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每一幅画作,不只是记忆的追述者,还是奇异的创造者。因此,陕南的山光水色在他的笔下才能被突显得那么有情有致,而意境的妙用,则是画家对自然景物赋予了一种灵动之气。所谓的“气韵生动”、“画乃心印”、“得心应手”、“独得象外”这些寓含浓郁生活气息的笔墨语言,在他这里无形之中都已剔除了自然界的枝枝叶叶,而被再次提炼升华而成为诗化的生活意象。因此,与其说在欣赏王习哲的山水画,不如说在欣赏陕南人物地理春夏秋冬四季更换。
     由此可见,一幅好的山水画的形成,都是画家不断走向生活、体味人生的结果。这绝对不是在泛泛的花样创新和浅层次的技巧创新,实在是一种心血的凝聚和扩散。总之,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潜心的钻研,加上画家质朴的人格修养,从而使王习哲的山水画创作达到“以墨守心”的境界,尤其他的获奖作品《秦巴春色》、《云横秦巴人》、《巴山晚秋》、《巴山幽居》、《秦岭深处》等作品,才能很好地兀现出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山水精神。
                                                                                  文章作者:(杨朝阳)



 
 

版权所有:陕西大唐美术鲤目斋  电话: 029-87260741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书院门12号  E-mail:sxmsk@sxmsk.com 邮箱管理
Copyright © 2006 sxmsk.com,Powered by 陕西美术库
>